男人的颈部象征着权力与欲望,巴尔扎克曾说:“领带是男人的介绍信。”这个曾经用来区分阶层的重要标志,经历了百余年的沿革,依旧历久弥新,如今它华丽回归,成为男装的时髦配饰。在当今社会,领带已成为男人品位与审美的象征。作为男士服饰的一部分,它充分体现了作为饰品的丰富内涵,为男士深沉的内心世界做了最好的诠释。
领带的起源
领带似乎已经是成功男士的标配,一条领带可以彰显男士的地位。关于领带起源的传说很多,各种说法不尽相同。
埃及王室说
有一种说法认为,古埃及贵族在颈部周围,把一圈矩形、鲜艳图案的长布料垂搭在肩膀上,这个类似短披肩的装饰相传就是领带最早的“雏形”。
战争说
也有传闻领带是起源于罗马帝国时代,军队为了防寒、防尘等实用目的而使用。军队去前线打仗,妻子为丈夫、朋友为朋友把类似丝巾的方巾挂在他们的脖子上,在战争中用来包扎、止血。到后来,为了区分士兵、连队,采用了不同花色的领巾,进而演变发展到今日,成为职业服装的必需品。
领带保护说
而另一种说法认为领带最早起源于日耳曼。日耳曼人深居山林里,茹毛饮血,披着兽皮取暖御寒,为了不让兽皮掉下来,人们就用草绳扎在脖子上,绑住兽皮。这样一来,风也不能从颈间吹进去,既保暖以防风,后来他们脖子上的草绳被西方人发现,逐步完善成了领带。还有人认为领带起源于海边的渔民,渔民到海里打鱼,因为海上风大太冷,渔民就在脖子上系上一条带子,防风保暖,渐渐地带子就成为了一种装饰。保护人体以适应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,是领带产生的一个客观因素,这种草绳、带子便是最原始的领带了。
领带功用说
另一种说法认为领带起源于英国男子衣领下,专供男子擦嘴的布。工业革命前,英国也是个落后的国家,吃肉用手抓,然后大块大块地捧到嘴边去啃,成年男子又流行络腮胡,大块肉一啃就把胡子弄油腻了,男人们就用袖子去擦。为子对付男人这不爱干净的行为,妇女们在男人的衣领下挂了一块布专供他们擦嘴,久而久之,衣领下面的这块布就成了英国男式上衣传统的附属物。工业革命后,英国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,人们对衣食住行都很讲究,挂在衣领下的布便演变成了领带。
领带装饰说
17世纪中叶,法国军队中一支罗地亚骑兵凯旋回到巴黎。他们身着威武的制服,脖领上系着一条围巾,颜色各式各样,非常好看,骑在马上显得十分精神、威风。巴黎一些爱赶时髦的纨绔子弟看到,倍感兴趣,竟相仿效,也在自已的衣领上系上一条围巾。第二天,有位大臣上朝,在脖领上系了一条白色围巾,还在前面打了一个漂亮的领结,路易十四国王见了大加赞赏,当众宣布以领结为高贵的标志,并下令上流人士都要如此打扮。
/
领带的历史
17世纪,全世界第一条领带诞生了。关心时尚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在巴黎检阅克罗地亚雇佣兵时,一眼爱上了骑兵衣领上系着的色彩鲜艳的布带,并把它作为皇家场合的强制配件。这种起到固定领口作用的配件,就是领带最早的雏形。为了纪念克罗地亚士兵,路易十三给它取名“Cravate”,直到现在,领带在法语中仍是这么表达的。
18世纪,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宫廷贵族生活的终结,男人放弃了华丽服装,改换成简单朴素的装束。那时流行类似燕尾服式样的帝国式服装 :上衣高腰节,裙摆自然下垂,大领口加灯笼袖,胸部以下略有装束,华丽的衬衫领子没有了,取而代之以襞领前系黑丝领带或系领结。领带呈领巾状,用白麻、棉布、丝绸等制作,在脖子上围两圈,在领前交叉一下,然后垂下来,也有打成蝴蝶结状。据说诗人拜伦对领带结法很讲究,每天要花1小时去绑他的Cravat ,而且由于Cravat是上浆的,一旦打错了或者角度有差就废了,等到他结好满意的样式时,弃置一旁的“领带”己堆积如山了。
1870年, 人们开始穿西服了,领带成为时尚,一种与西装搭配而不可缺少的装饰物。领带正好象胸衣、裙子一样展现了人们的性别特征,象征着二种富有理性的责任感,体现了一个严肃守法的精神世界,而这恰恰是当时男性们所刻意追求的。这时领带形状为带状,通常斜裁,内夹衬布,长宽时有变化,颜色以黑色为主。
19世纪末—— 温莎公爵所打出的领带结风靡一时,是19世纪末艺术家的象征,那时领带形状结法基本影响到现在,同时领带传入美国。美国人发明了细绳领带(或称牛仔领带) ,黑色的细绳领带是19世纪美国西部、南部绅士的典型配饰。后来又出现了一种以滑动金属环固定的细绳领带,称保罗领带。
1924年,美国裁缝Jesse Langsdorf亲手定义了今天的剑形领带。当时的劳动者渴望一条舒适且易打理的领带,他应大众要求发明了45度角裁剪面料的方法,如此一来不仅赋予领带弹性,还解决了领带容易卷曲的问题,从此男士们胸前的领带就更垂坠美观了。
Jesse Langsdorf
起初广为流行的是宽度在3.75英寸到4英寸之间的Traditional Tie,随着时间推移,它不断瘦身,宽度在3.25英寸到3.5英寸之间的New Standard Tie成为了主流,也就是现在的商务男士们都在系得这种领带。
1940年代,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银匠从抛绳道具(南美洲牧童用它来绊住动物的脚,进而捕捉)中获得灵感,做出一种以饰扣固定的绳状领带,这就是最早的Bolo Tie。到了1950年代,它又受到英国亚文化人群Teddy Boy的追捧,得以二次流行。这些心怀浪漫的男孩子穿着爱德华时代风格的长外套,系着显眼的Bolo Tie,听这快节奏的摇滚乐,完全忽视战后英国的凄凉。
1950年代Skinny Tie的形状则非常窄,且通常为纯黑。它在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初期第一次流行,以The Beatles为首的英国摇滚乐队们,都很宠爱它。到了1980年代,美国旧金山的摇滚乐队Huey Lewis & the News让这种窄版领带重新得到大面积的流行。
1970年代,Kipper Tie的得名非常简单粗暴,因为它大多很宽。然而并非所有宽领带都能叫Kipper Tie,只有最大宽度在4.5英寸到6英寸之间的领带才算名正言顺。它在迪斯科盛行的年代最为吃香。这些风格大胆的印花不仅包括鲜艳的动植物,还有一些艺术感强烈的几何图形,至今仍是复古迷的心头爱。
现在领带基本沿袭19世纪末的条状款式,45 °角斜向裁剪,内夹衬布、里子绸,长宽有一定的标准,色彩图案多种多样。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发展,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,领带也越来越讲究艺术和精细,从款式、色彩上趋向更完美、更美丽。
/
每个男人都必须知道的领带打结法
Four-in-hand Knot
四手结
所有领带结中最容易上手的,适用于各种款式的衬衫及领带。它通过四个步骤就能完成打结,故名为“四手结”,是最便捷的领带系法。四手结适合宽度较窄的领带搭配窄领衬衫,风格休闲,适用于普通场合。
Half Windsor Knot
半温莎结
它是温莎结的改良版,较温莎结更为便捷。适合较细的领带以及搭配小尖领与标准领的衬衫,但同样不适用于质地较厚的领带。
Full Windsor Knot
温莎结
因温莎公爵而得名的领带结,是最正统的领带系法,打出的结成正三角形,饱满有力,适合搭配宽领衬衫,用于出席正式场合。注意切勿使用面料过厚的领带来打温莎结。
/
经典领带打结法
Simple Knot
简式结
Simple Knot又称Oriental Knot,这种领带结非常紧,流行于18世纪末的英国马夫中,所以又称马车夫结。它适用于质地较厚的领带,最适合打在标准式及扣式领口衬衫上,待完成后可再调整其领带长度,在外出整装时方便快捷,非常适合在商务旅行时使用。
Prince Albert Knot
亚伯特王子结
适用于质地柔软的细领带,以及搭配扣领及尖领衬衫。由于要绕三圈,因此领带切莫选择较厚的质地。
Kelvin Knot
开尔文结
以开尔文勋爵(威廉·汤姆逊,1824-1907)而命名,他在数学物理、热力学、电磁学、弹性力学、以太理论和地球科学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。开尔文结是简式结的延伸,此结轻盈、整齐,尺寸与四手结与相似,但更饱满,打好后有一个倒置的小尖角。
Pratt Knot
普瑞特结
由Jerry Pratt发明。30年来,Pratt先生一直以他特有的方式给领带打结。直到1989年,主持人Don Shelby“发现”了这种领带打结法,并把它在电视上推广。当《纽约时报》和《纽约日报》刊登了关于Shelby Knot(当时叫Shelby Knot)的报道后,这种领带打法便迅速受到人们的欢迎。普瑞特结适合各种场合,优雅、有气质,尺寸中等,在四手结与半温莎结之间。
/
Fairy好物推荐
Thom Browne
新鲜有趣的设计风格,招牌式的红、蓝、白三色让领带更显年轻气息,给一成不变的男式正装形象带来活泼的感觉,非常符合中意窄版领带的男生。
THOM BROWNE 网球男孩经典真丝领带
这款图案和上一条大相径庭,但更丰富,更多样化。有趣的图案为原本沉稳的商务气质,更添一丝活力。
THOM BROWNE 网球刺绣领带
Gucci
原版Gucci纹章诞生于1950年代早期,后融入最新品牌美学理念,加入各种元素和符号,演变成新的形态,继续担当Gucci身份的象征。2018早秋系列中,纹章变成不断重复的崭新样式,装饰这条真丝领带。
Gucci 织带纹章真丝领带
通过印花包装纸呈现的2018春夏时装秀请帖,饰有印章字体和图样。设计灵感来源于18世纪一本名为“Decouverte de La Maison de Campagne D’Horace”的著作。领带上的印花使用的是一种循环往复、引人入梦的图案,用于表现Gucci标识以及原创设计语汇。而且棉麻混纺的质地清凉透气,非常适合夏天。